武汉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景。
武汉青和居“红马甲”在“共享客厅”与居民共同商议。 (青山区委宣传部供图)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孙振东 魏涵玉
决定摘录
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。必须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,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——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
现场探访
下个月,患有恶性肿瘤的吕阳(化名)就能被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,可以领到一笔约万元的临时救助。
60岁的吕阳住在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。这里曾是一片片低矮简易的工棚。棚改后,工人村地区4万多居民出棚进楼,青和居就处在这个棚改回迁的中心区域。如今,这里高楼林立,居民推窗见绿,下楼赏景。
吕阳平静的退休生活被疾病打乱。因身患重症,他今年经历了三次大手术,花掉约8万元。妻子去世前身患尿毒症,家中尚有老母亲要赡养。本希望申请低保获得一些补助,但他每月退休金有3157元,女儿支付赡养费,不符合办理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的条件。深感“吃不消”的吕阳下楼到“共享客厅”诉苦。
青和居每栋楼的一层被开辟为“共享客厅”,每个楼栋组建“1名网格员、1个下沉单位、9名居民骨干”的“119小分队”,处理居民急难事。
网格员谢玉姣详细核实了吕阳的支出情况后,与社区反复核算,认为其符合今年刚实施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申请条件,成功为其申请救助。
在青和居,像吕阳这样享受改革政策红利的困难群体不少。棚改后,青和居一度成为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公租房集聚区,常住人口中85%是棚改回迁居民和公租房租赁者。老年人多、残疾人多、低收入人群多,治理难度大。
2018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青和居考察,深情嘱托“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,为民的事没有小事,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”。
牢记嘱托,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治理难题。青和居创新“天天敲门组”“顺顺吧”“好样的工作队”“社区好味到大食堂”“四点半学校”五大工作载体,推动组织体系向下扎根,灵敏感知居民诉求,同时凝聚各方力量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完善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,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。“这话说到我心坎上。”10栋居民李明轩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。
李明轩来自低保家庭,2022年退伍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,有些消极。“天天敲门组”了解到情况后,为其推荐了十多条招聘信息,网格员还陪着他参加了几场招聘会。去年初,李明轩顺利成为一名辅警,每月收入3600元,家庭条件改善,退出了低保。母亲在他的带动下,做起小买卖。“自食其力的感觉很好。”李明轩期盼,未来通过社区帮助,能有更多渠道提升技能、增加收入。
青和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顺一直关注着吕阳、李明轩等居民的情况,看到《决定》中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”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”等相关表述后,她欣慰地说,民生保障制度不断深化改革,困难群体一定能得到更多关爱。
居民荷包暖了,心情才能好,才能过上美好生活。近几年,青和居低保户数逐年下降。去年,青和居高峰时低保户一度达400余户,今年7月降至326户。除去因户籍、退休等原因退出低保的外,因收入提升而退出低保的有10多户。
如今,青和居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,社区副书记张美丽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:“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,社区是服务民生的最前线,我们要更加敏锐感知居民的需求,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。”
短评
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
□ 余瑾毅
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。
让人民过上好日子,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根本目的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收入、就业、社保等作为“民生大事”来部署,在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到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。改革为了人民,改革怎么切实惠及人民?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,社区直接面对广大群众,是群众家门口的“一线服务窗口”。面对居民日益增长、多元多样的需求,青和居社区党委通过精细化网格治理,精准对接服务需求,不断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,搭建一座既有深度更有温度的“连心桥”。
“为了人民而改革,改革才有意义;依靠人民而改革,改革才有动力。”社区虽小,但一头联系着千家万户,一头关系着国泰民安。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,用真情换真心,用实干得民心,改革也就拥有了奔腾的力量。
凯发备用官方网站 copyright © 2001-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- - - -
- -
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